所有的生離死別,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、碼頭。上了船,就是一生。
醞釀十年、走過三大洋五大洲,耗時三百八十天,行腳香港、長春、南京、瀋陽、馬祖、台東、屏東......從父母親的1949年出發,看民族的流亡遷徙,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,傾聽戰後的倖存者、鄉下的老人家。
龍應台說,「我再怎麼寫,都不能給他們萬分之一的溫情與正義」。藉由文學的溫熱,龍應台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地、認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,看見一整代人「隱忍不言的傷」,重新凝視關於人的尊嚴以及生命價值,用最謙卑的心,寫出跨民族、跨歷史、跨省籍的一本書。
這本書的寫作手法,運用不少雞雞婆婆的話,譬如說:“他做夢也没有想到,這場雨一躲就是六十年。” 再說,即便在引用平實的史料的時候,龍應台也壓抑不住修辭的衝動。引用英國青島領事日記,她也要耍耍比喻:“他記載這一天,不帶情感,像一個隱藏在碼頭上空的攝像機"。令人有一種畫蛇添足之感。
《大江大海》中也有精彩的内容,那就是未被文學加工的訪談錄,還有歷史材料的原文照登。這是本可讀的書,至少客觀上還原了歷史的真實,讀來發人深省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