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tal Pageviews

Thursday, April 22, 2010

赤壁之戰 Red Cliff: Theatrical Version(Chi bi) (2008, Movie)


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

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。故壘西邊,人道是、三國周郎赤壁。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捲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! 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、檣櫓灰飛煙滅。故國神遊,多情應笑我,早生華髮。人生如夢,一樽還酹江月。 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雄姿英發。羽扇綸巾,談笑間、檣櫓灰飛煙滅。

影片以長坂坡之戰開場,曹操擊潰劉備,認為對他稱霸天下有威脅的是東吳,再加上曹操鍾愛的小喬誓死不從,令他大發雷霆,執意攻打東吳。

演將三國人物周瑜、諸葛亮、曹操、劉備等人物故事,重新編織,活現銀幕,並以頂尖特效,重現赤壁戰役。

《赤壁》的故事發生於公元208年,即東漢末年。野心勃勃,真正掌管漢朝權力的丞相曹操,說服漢帝出兵討伐西方的蜀國和南方的東吳。曹操以統一中國國土,平定亂世為由出兵,但事實上他心底希望自己能一統天下稱王。得到漢帝同意後,曹操率領數十萬大軍南下,準備攻擊劉備新建立的蜀國...

赤壁之戰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幕,就是兩軍在海路上的交鋒。諸葛亮和周瑜知悉曹軍的戰船全部以鐵鍊互相鎖緊,都認為以火攻為上策,不過當時正吹著北風,故火攻只會把火頭吹回東吳一方。不過諸葛亮夜觀星像,料得冬至時風向將會急轉,有利他們發動火攻。

儘管目前我們看到的「赤壁」,前半部重點擺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以及劉備兵敗新野,順勢介紹了關羽、張飛、趙雲幾位猛將和諸葛亮這位智多星,前述幾個角色雖然或多或少表達了吳宇森的男性情懷,但姍姍登場的周瑜,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男性。

三國人物留在後世心中的主要印象,多半不是來自陳壽的史書「三國志」,而是羅貫中的小說「三國演義」,後者重「劉」輕「曹」的原則,眾所皆知,但他借題發揮卻也背離史實的生花妙筆,反而成了一般人心中的定見。最明顯的例子,就是在蘇東坡筆下「雄姿英發,羽扇綸巾,談笑間、強虜灰飛煙滅」的東吳水軍都督「周瑜」,在羅貫中眼中變成了智謀遠不如諸葛亮,心機和度量更是狹小的好妒之人。然而在吳宇森的鏡頭裡,他不僅是諸葛亮亟欲拉攏的對象,也是刺激孫權背水一戰的忠臣益友,不僅在愛情上抱得小喬美人歸,在軍事上博得軍心擁戴,甚至在緊要關頭不惜冒死勇救趙雲一把,從允文允武的個人條件到大情大義的過人視野,都說明了導演真正的認同。

諸葛亮與周瑜,一個冒險而來,一個豪言主戰,只不過時代不同,不能讓他們在槍林彈雨中互相死命,倒有一段奏琴神交、以樂會友,既是試探對方,也是旗鼓相當,有趣的是周瑜後來和小喬說:「他的琴音告訴我,他需要朋友。」這段近乎現代口語的了當直陳,也道出了吳宇森的本色。

人物的塑造,我們已大致看出端倪。但還有一個難題,那就是「赤壁之戰」的影像化!「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捲起千堆雪」的赤壁景象,前人寫來,栩栩如生;銀幕上再現,從無中生有的選景造艦到特效美術的錦上添花,缺一不可。

以水戰為主的「赤壁之戰」實難從中取經。這場戰役幾百年來被描述得神乎其技,從兵法、氣象(借東風)到敵人心理分析,莫不令人嘆為觀止。

再者, 不論是史實的三國志或是史書的三國演義,基本上不脫離一個字—「謀」,號稱中國奸、淫、盜、邪四大小說,《三國演義》、《金瓶梅》、《水滸傳》、《西遊記》,就《三國演義》也是和正史有的許多不同的差別,但是《三國演義》卻依然緊扣那個「奸」精神所在,也就是看赤壁大戰,雙方間如何爾虞我詐,如何以大吃小、以弱博強、政治手段、外交謀略、戰略與戰術的淋漓盡致,這中間是充滿著西方對中國所沒有的思維。

作為一部膾炙人口的小說既為如此,即使做唯一部商業眼光的電影製作,而對劇情有所借用與調整,吳導演是否有拍出那精髓所在? 答案是否定的,充其量只是不斷的把中國元素(例如:風水、八卦陣、草船借箭等),儘可能的在兩小時半,填塞進去,作為電影的娛樂效果,或許這是可以被接受的,但是重點是這些是配菜而不是主餐,所需要的是能更徹底有精要的詮釋中間那個意義所在,而不是亂無章法的將中國元素隨便組合,藉此想騙過眾人,僅僅只對視覺上做聲光的催眠與麻痹。還有,甘寧被改成甘興 扭曲故事

No comments: